2014/11/2

2014.08 池上飛行場踏查

  池上飛行場是日治時代東部的獻納機場之一, 位於池上鄉的西南側, 緊鄰省道台九縣, 全長約1540米, 寬約150米, 擁有9座V型機堡, 實際建造年份未明, 僅知約1932年起台灣總督府開始鼓勵台灣民間發起獻納飛行機與飛行場的活動(資料來源: 台灣航空工業史-戰爭羽翼下的1935年 ~ 1979年, 林玉萍著), "池上飛行場"應約略於此後開始興築, 由於1943年11月25日的美國14航空軍對駐台日軍海航新竹基地的轟炸造成重大損失, 隔年初日軍推動十號戰備時, "池上飛行場"亦納入整備之列, 並交由日本陸軍管轄, 作為臨時起降場; 但由戰後的資料來看, 池上飛行場並未納入神風特攻機出動的"秘匿機場"或"發進機場"之列, 甚至1945年中之後還納入了"航空複墎"(假機場)的行列中(資料來源:盟軍記載的二戰台灣機場, 杜正宇&謝濟全著), 由此可知"池上飛行場"在日人心中的重要性並不是太高。

  與其他消失在台灣土地上的舊飛行場不同的: 池上飛行場的場域保留的非常完整, 當年所規劃的週界, 仍可在今日的地圖上清楚地看出來, 完全不同於那些已消失於荒煙蔓草中的日治舊飛行場, 當然啦!! 現今這塊土地的用途早已不是當年的飛行場, 目前南端是著名的"日暉國際渡假村", 北端則於1962年作為地方人士所創設的池上國中用地, 其他中段土地除了花園造景外, 目前都是農耕與植裁用途, 大部份的土地仍然像當年作為跑道用途般的平整, 走踏其上頗有時空錯置的感受哩!!!


拿1945年的航拍照及2010年的GOOGLE MAP作比對, "池上飛行場"除了土地用途變了之外, 輪廓還是非常清楚, 只是當年作為獻納飛行場的往事還有多少人記得呢???    

2014/9/21

2014.09.16 國道1號 大林(民雄)戰備道起降操演

今年的漢光30號演習, 合併許多項演訓以求逼近真實戰況, 因此, 非軍事記者的小民們, 實在分身乏術, 只能挑一個最合乎效益的標的來拍, 最後一條未驗證的戰備道操演當然就是首選了, 前四條都已完成驗證, 等這次大林戰備道驗證完成, 下次再看到類似操演恐怕就不知何年何月了, 這不衝行嗎!!!! 期待東部不如先行一步去民雄田野中卡位!!!

國道上車流多不意外, 但出現一堆子軍車肯定很稀奇, 但大半夜的實在很難拍出什麼好東西, 圖上的是路面清掃車; 隱約看得出來車頭和國軍新換發的軍卡屬同一型式, 而這型車頭原先只應用於商規垃圾車上, 原設計就不是針對軍規, 眼前這才是它的最早使命, 咱們國軍的慧眼獨具, 也真是令人大開眼界......  


2014/7/23

2014.07 成子寮水上機基地尋訪

    五股區的成子寮對許多人來說是有點陌生的地名, 這個位於二重疏洪道與淡水河交會區的地域, 基本上是新北市居民經五股往返八里(淡水)間的交通要衝, 每天數以萬計的車流人流經過, 但恐怕並不是很多人了解底下這塊土地的前世今生(筆者就是其中之一, 從學生時代到現在經過百次以上.......XD), 更遑論本篇所要提及的水上機基地。

    在此要特別感謝成功大學-杜正宇先生及鋼鐵浮城-Ralph Kuo大哥給予協助, 也感謝中央研究院社科中心無償提供圖資, 希望能為日治台灣航空史再找回一塊失落的拚圖。

     1944年10月12~17日, 美國集結海軍第38艦隊下的四個分遣艦隊共17艘航空母艦戰鬥群於台灣週邊, 結合駐防中國大陸四川的美國陸軍第20航空軍, 對台灣各地區重要軍事設施展開空襲, 雖然日本駐台的陸軍第八師團與海軍14聯空戰機紛紛升空迎擊, 但無奈雙方實力差距過大, 首日作戰上午, 日軍便遭大敗; 此次作戰被稱作"台灣沖航空戰", 日軍不但無力阻擋美軍轟炸機組的空襲, 反而被護航的航艦戰鬥機擊落甚多, 無奈的日軍為了保存戰力, 只能將可用的戰備進行疏散, 接下來來數日只能任美軍輕重轟炸機如入無人之境般地恣意轟炸; 由於直接面對面作戰的不利態勢, 日軍開始著手應急之道, 此後如: 秘匿機場, 航空複墎(假機場), 竹製假飛機, 神風特攻, 震洋特攻....等, 各式應變方案紛紛出籠。

     淡水英商嘉士洋行的3座油庫, 在台灣沖航空戰的首日即被空襲, 熊熊大火連燒三天三夜, 成為淡水老一輩人口中"火燒臭油棧"的由來, 該油庫被炸的同時, 緊鄰的淡水水上機機場也遭受攻擊, 由於目標明顯, 因此基地的損傷慘重, 為了保存寶貴的戰力, 水上機的疏開計畫因此展開。

     成子寮水上機基地的成立時間已不可考, 但以該地域70年前的航照圖判斷, 若非戰力疏散需要, 要作為一正式的水上機基地實在是勉強, 因此判斷成立時間可能是在"台灣沖航空戰"之後; 以屬性來看, 應屬於秘匿機場。

     由於"成子寮水上機基地"成立時美軍已頻繁地對台灣各地區進行偵照及轟炸, 在不得不刻意隱蔽的前提下, 相關資料稀少到近乎無; 相關文字記錄美日官方均無; 日本戰敗時, 國府接收的軍事移交清單上也未出現, 僅1988年出版的"日本海軍飛行學科校予備學生.生徒史-生徒史刊行會"曾有相關的描述, 惜無照片; 後經無意間瀏覽鋼鐵浮城網站的Ralph Kuo大哥作品時, 發現了配屬"成子寮水上機基地"的"零式水上觀測機"作品, 經討論後才發現, 原來早於1996年出版的"世界傑作機-日本海軍水上偵察機"中, 就已然刊出了一張"零式水上觀測機"滑行於"成子寮基地"水道附近的照片; 日治後期隸屬高雄警備府的"零式水上觀測機"確實曾進駐所屬"淡水航空基地", 後期也可能因隱匿要求改駐"成子寮水上機基地"; 戰後國府也確實接收了8架的零式水上觀測機 (文資來源: "臺灣航空工業史: 戰爭羽翼下的1935年-1979年" -林玉萍 著) , 成子寮水上機基地的存在確實已無庸置疑, 可惜該照片主角為零式水上觀測機, "成子寮水上機基地"到底在哪兒仍然很難從照片中看出來端倪。

這張就是零式水上觀測機滑行於成子寮基地水道的珍貴照片
(圖資來源: 文林堂 世界傑作機 No.47 日本海軍水上偵察機)
    

2014/6/15

2014.06.07 鹽水(南)Ensui South飛行場踏查

   鹽水南飛行場和鹽水北飛行場同為日軍十號戰備命令下所建置, 兩個機場間主要由兩條大型聯絡道相連接, 整個聯絡道群的沿途佈置了至少50座以上的機堡 , 而又以龜佛山作戰指揮中心碉堡附近較為密集, 整個飛行場佔地相當廣大, 最北端與最南端機堡的直線距離就達6公里!! 實在很好奇日軍飛行員及地勤人員是如何在如此一望無際的地貌中找到自己的座駕, 而跨距如此大的機堡及指揮中心的人員及器材交通又是如何處理, 實在頗耐人尋味。


美軍航拍照片與Google Map 的疊圖比較, 這次將連絡道也一併放進來

2014/6/13

2014.05.24 淡水文化園區(原殼牌石油公司英商嘉士洋行舊址-俗稱淡水臭油棧)尋訪 Part-II 殼牌石油公司歷史陳展專區

    淡水文化園區-嘉士洋行倉庫群中, D棟的輕質汽油倉是最靠近河岸的, 也是建造時間最晚的, 所以屋頂支撐使用了鋼構, 與其他老倉庫的質感有些許不同; 2000年12月31日殼牌石油公司正式將倉庫群的土地及地上物捐贈給淡水文化基金會時, 只附帶了一個旦書 - 園區內要設置一個區域專門展示殼牌公司的歷史, 因此D棟汽油倉庫後半靠陸地的這側便成為殼牌石油公司在地歷史的展示區, 有那麼點兒廣告意味, 但這就是歷史囉!!!




 D棟倉庫的大門有"福"與"祿"字樣, 中西合壁的感覺真是特別....        
         

2014/6/10

2014.06.07 鹽水(北)Ensui North飛行場踏查

    台灣的西部平原寬闊豐饒, 三百年來日本屢次生事想從台灣的土地上獲取資源, 終於在1894年擊敗清朝北洋艦隊後, 1895年以"下關條約"正式取得台灣治權, 日本人取得台灣之後, 為了能更加充份的利用, 展開了無數的大規模公共建設(最有名如: 1908年起的高雄港建設, 1918年施作1930年完工的烏山頭水庫及嘉南大圳系統), 日本政府為了加速建設, 提供了種種的誘因, 吸引了無數的日資進入台灣; 日治初期, 在[日本工業, 台灣農業] 的政策前提下, 台灣的農業空前迅速發展; 糖米業雖從荷明鄭清已是出口的大宗; 然進入日治之後, 在日本政府的刻意培植下, 台灣農業的實力更加大幅躍進; 以糖業來說, 從明鄭清時期散佈全台規模數以千計的中小型糖廍型態, 變成了工業化糖廠的系統性生產, 大量資金的進入, 使中大型糖廠如春筍般出現在全台各平原區, 到西元1935年時, 全台已有42所工業化規模糖廠, 除了供應日本本土需求無虞外, 每年更為日本賺進大量的外匯, 也為身為燃油進口國的日本奠下酒精燃料生產的基礎。

 定翼飛機的起降非平坦地不可, 因此平原區總是飛行場的首選, 尤其是進入戰時體制後, 軍事優先的前提下, 台灣東西部平原上的許多良田搖身一變成了戰機馳騁的飛行場; 鹽水飛行場就是其中之一; 鹽水飛行場是日軍十號戰備下的緊急建設, 目的是與"北港飛行場"及"北斗飛行場"一同作為連接南北飛行場群的"空中列車"(資料引用: 台灣文獻第六十三卷第三期, 盟軍記載的二戰台灣機場 - 杜正宇,謝濟全著  ), 1944年以前台灣區的飛行場多作為飛行員訓練用途, 由於1943年11月25日的新竹機場空襲行動, 使得日本警覺台灣已陷入戰爭危機, 因此除了作戰機隊向台灣進駐外, 於1944年3月發佈的十號戰備命令, 更促成了許多飛行場的興建, 鹽水飛行場約當此一時間點開始建置, 興築時間約六個月, 但隨著戰事的惡化, 美軍偵察機持續的密集航拍, 1944年下半即為美軍所發現標定, 空照圖中除了南北兩條跑道外, 更有許多日軍典型的V型機堡及數條的戰機聯絡道, 佔地之廣, 施工之繁, 以當時的人力物力水準來說, 均是非常可觀的工程, 只不過隨著日本戰敗, 戰地終究是回歸了良田, 大部份軍事設施均已消失, 只留下些許殘跡供後人憑吊。這次趁著連假南返的機會, 就來個"路過"踏查一番。
            

Google Map 上兩座南北機場的相對位置, 鹽水飛行場地理上是位於國道1號西側的鹿草鄉及東後寮之間

2014.05.24 淡水文化園區(原殼牌石油公司英商嘉士洋行舊址-俗稱淡水臭油棧)尋訪 Part-I

   淡水這地名在明鄭清時期曾一度代表濁水溪以北的台灣, 但隨著北台灣土地的逐漸開發, 所涵蓋區域逐漸縮小, 1858年的天津條約, 淡水名列開港通商的港埠之一, 從此西方洋行林立, 西洋文明與舊文化的揉合不斷地在這塊土地重覆上演, 日治時期淡水河出口北岸被通稱為淡水, 現今我們所熟知的淡水, 清末日治初期原稱為滬尾, 日治時期滬尾與淡水兩名稱常造成公文書上的作業困擾; 因此1912年(大正元年)日本政府統一將滬尾一名全部改為淡水, 滬尾一詞從此只出現在人們的口耳相傳及歷史回憶中。
  本篇要介紹的淡水文化園區-原淡水臭油棧, 是英國商人Francis Cass(范嘉士)於1894年與滬尾鼻仔頭人士- 紀化三 所簽的"盡根永遠租斷田園山埔地段"契約中所劃租的地域, 1897年由於范嘉士參與了"殼牌運輸與貿易公司"的營運, 因此當年再將這塊租來的土地簽約租給殼牌公司, 作為儲存油品的倉庫用地, 因此該地又稱為"英商嘉士洋行倉庫", 1907年日本政府頒布永久代借地法規, 1909年日本政府依法將這塊土地劃歸殼牌公司名下, 從此殼牌公司便正式擁有這塊土地的永久代借權。(文資來源: 淡水文化基金會)

     
 上圖為美國陸軍1944年9月發佈的淡水市街地圖, 由於日治時期殼牌公司在台的油品是由1900年日本成立的旭日(Rising Sun)火油公司管銷 (註: "廼生產"一名也是由此音譯而來), 因此美軍地圖上的註記是-Rising Sun Petroleum Co, 而不是Shell Petroleum Co(調查的真清楚, 想必有細作!!!), 圖中紅線圍起的區域即為殼牌公司土地的範圍, 這張地圖完成後, 1944年10月12日(台灣沖航空戰期間)美軍便對該地進行了轟炸, 圖中所標示的儲油槽(Fuel Tanks)位置遭擊中起火燃燒, 這就是淡水老一代口中"火燒臭油棧"的由來。
 圖資來源: 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館藏 美軍陸軍1944-1945 台灣城市平面圖
 文字來源:淡水文化基金會網站專題 -臭油棧傳奇 淡水殼牌倉庫歷史解謎


2014/5/21

2014.05 原日本陸軍三重防砲陣地(現空軍一村)初探

    有關新北市三重"空軍一村"是原日本陸軍防空火砲陣地一事, 網路上已有許多前輩與同好為文詳述過, 幾處的地下防空壕也已有專家及學生作過詳細的踏查, 細節就不用多談, 寫這篇只是因為這類在台北市內幾乎已找不到的遺跡, 每天都出現在我上班必經的路途上, 不去踏查一下實在說不過去.......


先來一張疊圖, 比較當年日軍防砲陣地和週遭的古今狀況


 右下方的橋樑為台北橋, 黃色區塊即為目前的空軍一村, 也就是原日本陸軍防砲陣地所在
 圖資來源: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美國國家檔案館典藏舊台灣航空照片 & Google Earth 

2014/5/6

2014.05.03 白河(Shirakawa)飛行場研查

    寫這篇研查算是為心中多年來的疑問作一個總結, 歷史的曲折總是讓人難以捉摸, 真相經常早已靜靜地存在著, 只是脈絡難以追尋; 借用辛棄疾"青玉案"中的話來形容這次研查的心境---"眾裏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道, 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日軍在二戰末期為建設台灣成為不沈的空母, 可說是用盡各種方法, 由於平原上的飛行基地屢遭大規模轟炸, 因此飛行場建置開始朝向丘陵低谷等較隱秘區域, 飛行隊調度跨距增大, 實機藏匿及偽機誘敵建置更行徹底, 可惜這一切在盟軍強大的空中武力及偵巡下, 已是事倍功微, 許多的秘匿飛行場常在完成不到三個月內便已為盟軍所偵查標定, 日軍因此不得不使出更誇張的招式----偽飛行場(日軍稱航空複墎), 依杜正宇先生遠赴澳洲所取得的澳軍俘獲二戰日軍資料( 請參閱杜正宇先生FB), 就有著一份台灣偽機場文件, 傳說中的台南(北)飛行場(請參閱張維斌先生部落格TaiwanAirBlog)及本篇所提及的白河(shirakawa)飛行場, 均名列其中; 而當年國府警備總部接收日軍建置的飛行場時, 白河飛行場並未列名其中(請參考"台灣日治時期飛行場總表-警備總部抄本); 但飛行場用地轉交空軍後, 空軍的欲撒廢飛行場清單中卻出現了白河飛行場(參照 "戰後初期台灣軍事用地的處理"-何鳳嬌), 但隨後1947年及1948年的兩次機場撤廢清單中, 卻又不見白河飛行場, 從此白河飛行場成為記錄中的一個謎團。

      1996年鍾堅先生的"台灣航空決戰"(本書為本土相關研究之元祖經典, 在此特向鍾堅先生致敬)一書中, 列出了許多日軍建置的飛行場地點及經緯度, 但在當年的二戰軍事資訊取得難度百倍於今日的情況下, 其實許多地點描述是有問題的, 其書中指出白河飛行場位於白河鎮大排竹西南方處, 對照今日google map及1969年corona衛星空照圖, 該地並沒有類似飛行跑道的痕跡, (但也不能排除因土地返回農用後, 因重劃分使殘跡消失), 而1944~1945美軍也未對該區進行航照(可能未公開或需要實地查閱); 因此, 雖然美軍曾有一段記錄 "312 th Light Bombardment Group A-20s in their first mission to Formosa fail to locate Kagi Airdrome but attack Shirakawa Airdrome instead"(文字出處: Google 圖書: Air War Pacific: Chronology; 感謝張維斌兄指正); 但會不會因為天侯不佳而誤認, 也不無可能。


  上圖為美軍於1944年11月25日所繪制的台灣飛行場示意圖的嘉義部份, 最下方城鎮即為白河Shirakawa, 此圖可看出白河西北方(大排竹附近)與嘉義飛行基地之間並沒有標示機場(紅色字樣), 反而是東北方標示了KAGI DUMMY (airfield)
圖資來源: 盟軍記載的二戰台灣機場-杜正宇, 謝濟全
原始圖像來源: United States Pacific Fleet and Pacific Ocean Areas,Air Information
Summary:Formosa and Pescadores,CINCPAC-CINCPOA Bulletin No.150-44,25 November 1944.



2014/4/24

2014.04 鹿港(東)(Rokko SE)(彰化)飛行基地踏查

    雖說日治時期日本的對台建設均是以日本本國利益考量出發, 但日本戰後所留下的設施卻很大程度地成為國民政府遷台後治理的基礎, 光看日治時期於1919年完工的台灣總督府, 現在仍是中華民國的總統府, 就知道日本人留下的資產多好用。

    二戰後期, 台灣本島也進入全面戰鬥狀態, 為了讓向南太平洋發進的戰鬥機起降及幫助神風特攻隊有效出擊, 除了初期在各東西部平原上建置的飛行場外, 1944年後日軍開始於各丘陵區及緃谷區建置各類飛行場, 這次尋訪的飛行場倒不是這些"隱匿飛行場", 而是位於鹿港與彰化之間平原上的日本陸軍飛行基地, 美軍稱為鹿港(東)飛行場(Rokko SE), 國府接收時的則稱為彰化飛行場, 其建置目的是取代1926年就已經運作的舊鹿港飛行場(位於鹿港鎮西側)

Google Earth上 鹿港(東)飛行場與鹿港鎮及彰化市的相對位置示意



2014/4/23

2014.03.29 湖口(南)(Kokko South)飛行場踏查

    湖口有個陸軍裝甲兵學校應該是大家都知道的, 前陣子的發生洪仲丘案的542旅駐防地也是在湖口, 星光部隊隊部在湖口基地裏也已是公開的秘密; 參觀過湖口基地的人對中興台前方佔地廣大的訓練場, 想必也印象深刻, 畢竟要找一個空曠平坦的場地讓一堆子甲車同時進行操演給長官及民眾看, 在陸軍的基地裏還真的找不到幾個。

    湖口基地這麼優的特質可不是天生而來, 其實中興台訓練場的前身就是日本陸軍所屬的秘匿飛行場--湖口(南)飛行場, 為什加個(南)字呢? 因為湖口地區早先就已存在另外一個飛行場(請容日後再述), 而這個在1944年底才完成的飛行場, 其實規模並不算大, V型機堡只有11個,  跑道長度也只有1000公尺左右, 美軍界定屬於緊急著路場(ELG), 至於其在二戰中到底發揮了多少戰力, 目前仍待研究查明。

   以湖口基地的丘陸地勢而言, 要處理出一塊能供飛機起降的平直跑道, 其實並不容易, 挖平填高是必須的程序, 在湖口丘陸上開闢1000公尺等級的跑道已是不易, 但也只能作為戰鬥機級使用的緊急著路跑道, 也許這就是湖口飛行場會被空軍名列在撤廢名單中的原因。

    由於原湖口飛行場是屬於公有土地, 1948年空軍呈請保留後, 1964年9月由陸軍接收, 將原本位於清泉崗基地的陸軍裝甲兵學校移至湖口基地, 原本飛行場東南區方未使用的坡地, 1969年的CORONA衛星照片顯示已被陸軍作為甲車操練使用場地, 詳細土地取得方式還待查明。





 Google Earth上, 現今湖口基地的相對位置, 中興台訓練場的輪墎清析可見


2014/4/21

2014.3.16 新社(Tose)飛行場踏查

    台灣在馬關條約割讓給日本後, 進入了所謂日治時期, 二戰時期的台灣因位於日本大東亞共榮圈發展思維的中央點, 因此日本將台灣視為南進及退守的絕佳位置, 這也是為什麼日本人在台灣進行了許多日本內地看來並不需要的重大建設(老實說就是花了錢不見得會有賺頭的建設), 可惜日本軍部大頭們錯估形勢, 誤以為國力已可席捲東南亞及太平洋, 在蒙受鉅大損失一退再退後, 只能想到以固守(加強守備建設)及精神戰法(神風特攻), 看有沒有機會扳回戰局(想當然爾是不可能的!!)。

    台灣在上述條件下自然被付予抵抗盟軍的重責大任, 被日本視為"不沈的空母", 也因此展開了不計其數的機場(飛行場)建設規畫及航隊空隊組建配置, 據杜正宇及謝濟全所著"盟軍記載的二戰台灣機場"中所述, 包含:運作中機場(各形式),廢棄機場及假機場, 美軍有記錄者達74座之多, 此數量不論是當時或現今, 都可謂世界之冠, 台灣在日人心中之重要性可見一斑。

     這次拜訪的新社基地, 過去稱為新社飛行場, 查閱數千張中央研究院GIS系統上的美軍航照圖(尚有許多航照未取得)並沒有找到有關新社飛行場的照片(PS:雖然大台中地區美軍拍了一大堆照片, 但就是沒向東方山區作航拍, 也許尚未公開的航照裏可能有,  感謝杜正宇先生提醒更正, 美軍於1945.1.16 已攝得新社飛行場圖資, 但中央研院尚未取得該批航照資料), 下圖為引用自"盟軍記載的二戰台灣機場"中 Study of Formosa(Taiwan),Naval and Air Facilities,June 1944. 的圖資, 圖中大甲溪向南轉折處下方美軍標示TOSE(東勢)飛行場即為新社飛行場。

          

Study of Formosa(Taiwan),Naval and Air Facilities,June 1944.
圖資來源 盟軍記載的二戰台灣機場", 杜正宇及謝濟全著

2014/2/17

2014.02.03 泡菜國黑鷹計畫


開頭先說了, 我對泡菜國沒有好感, 此次拍機純粹是作記綠, 畢竟台灣不像新加坡可以辦航展, 能看盡全世界最新的飛機, 台灣島內看到外國非民航機的機會只能用渺茫形容, 之前飛交印尼的那批T-50過境, 根本也沒空去拍; 這次難得碰上泡菜國的T-50黑鷹表演隊過境台灣去新加坡航展賣飛機, 9機前5飛後4降, 將於同一個上午都出現高雄, 一次就能將機隊群打包回家的好機會, 不衝對不住自己啊!!!

在此特別感謝捷報大和李老師的全力幫忙, 特地開放緊臨機場旁的有機農園讓我們拍照,站在這機場邊的"無敵航景"上, 心中只有感謝再感謝!!!




停在小港機場西側機的緯國號, 負責載運機工人員及設備的腰痠痛就停在旁邊  


2014/1/20

2014.01 台南443聯隊IDF翔昇機成軍預演

    終於台南443聯隊的71架翔昇機全部完成了換裝, 用了人民的納稅錢所成就的升級案, 理當與民同慶, 讓大家一睹翔昇機和萬劍彈的風采; 可惜和去年飛虎隊七十週年紀念會一樣, 只有親屬或受邀人士才可入場參觀, 吾等路人甲在不願麻煩別人及公司有事的情況下, 只能撥空於場外空域補捉這難得的盛會; 話說這可是頭一遭由443聯隊進行IDF 單機SOLO表演, 也可能是唯一的一次(目前基地開放SOLO還是由CCK427聯隊操刀), 儘管寒流和夜車搞得我們很疲累, 但在腎上腺素的支持和在地"里長伯"的大力協助下, 我們總算是成功地"半參與"這次的盛會。

 首先是IDF翔昇機編隊衝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