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要特別感謝成功大學-杜正宇先生及鋼鐵浮城-Ralph Kuo大哥給予協助, 也感謝中央研究院社科中心無償提供圖資, 希望能為日治台灣航空史再找回一塊失落的拚圖。
1944年10月12~17日, 美國集結海軍第38艦隊下的四個分遣艦隊共17艘航空母艦戰鬥群於台灣週邊, 結合駐防中國大陸四川的美國陸軍第20航空軍, 對台灣各地區重要軍事設施展開空襲, 雖然日本駐台的陸軍第八師團與海軍14聯空戰機紛紛升空迎擊, 但無奈雙方實力差距過大, 首日作戰上午, 日軍便遭大敗; 此次作戰被稱作"台灣沖航空戰", 日軍不但無力阻擋美軍轟炸機組的空襲, 反而被護航的航艦戰鬥機擊落甚多, 無奈的日軍為了保存戰力, 只能將可用的戰備進行疏散, 接下來來數日只能任美軍輕重轟炸機如入無人之境般地恣意轟炸; 由於直接面對面作戰的不利態勢, 日軍開始著手應急之道, 此後如: 秘匿機場, 航空複墎(假機場), 竹製假飛機, 神風特攻, 震洋特攻....等, 各式應變方案紛紛出籠。
淡水英商嘉士洋行的3座油庫, 在台灣沖航空戰的首日即被空襲, 熊熊大火連燒三天三夜, 成為淡水老一輩人口中"火燒臭油棧"的由來, 該油庫被炸的同時, 緊鄰的淡水水上機機場也遭受攻擊, 由於目標明顯, 因此基地的損傷慘重, 為了保存寶貴的戰力, 水上機的疏開計畫因此展開。
成子寮水上機基地的成立時間已不可考, 但以該地域70年前的航照圖判斷, 若非戰力疏散需要, 要作為一正式的水上機基地實在是勉強, 因此判斷成立時間可能是在"台灣沖航空戰"之後; 以屬性來看, 應屬於秘匿機場。
由於"成子寮水上機基地"成立時美軍已頻繁地對台灣各地區進行偵照及轟炸, 在不得不刻意隱蔽的前提下, 相關資料稀少到近乎無; 相關文字記錄美日官方均無; 日本戰敗時, 國府接收的軍事移交清單上也未出現, 僅1988年出版的"日本海軍飛行學科校予備學生.生徒史-生徒史刊行會"曾有相關的描述, 惜無照片; 後經無意間瀏覽鋼鐵浮城網站的Ralph Kuo大哥作品時, 發現了配屬"成子寮水上機基地"的"零式水上觀測機"作品, 經討論後才發現, 原來早於1996年出版的"世界傑作機-日本海軍水上偵察機"中, 就已然刊出了一張"零式水上觀測機"滑行於"成子寮基地"水道附近的照片; 日治後期隸屬高雄警備府的"零式水上觀測機"確實曾進駐所屬"淡水航空基地", 後期也可能因隱匿要求改駐"成子寮水上機基地"; 戰後國府也確實接收了8架的零式水上觀測機 (文資來源: "臺灣航空工業史: 戰爭羽翼下的1935年-1979年" -林玉萍 著) , 成子寮水上機基地的存在確實已無庸置疑, 可惜該照片主角為零式水上觀測機, "成子寮水上機基地"到底在哪兒仍然很難從照片中看出來端倪。
這張就是零式水上觀測機滑行於成子寮基地水道的珍貴照片
(圖資來源: 文林堂 世界傑作機 No.47 日本海軍水上偵察機)
以當時的相機性能, 能於這種距離拍到如此清晰的零式水上觀測機, 該機所滑行水道顯然相當狹小, 很明顯不是在淡水河邊緣; 當初以為零式水上觀測機會於淡水河上降落後, 再滑入成子寮基地, 沒想到文林堂書上的註解才真是夠妙, 原來零式水上觀測機根本沒有駛出淡水河口, 而是於該狹小水道上直接起降(驚!!!), 成子寮附近那裏有這樣的地點呢???
經反覆比對google Map 及世界傑作機上的照片, 踏查了幾個可疑點, 得到了以下的比對照片

到了現場後, 看到照片中的三個山頭就矗立在眼前, 心中其實是有點激動的......
雖然拍照的位置與1945年時的位置不儘相同, 但可以確定的是"成子寮水上機基地"肯定就在附近
(圖資來源: 文林堂 世界傑作機 No.47 日本海軍水上偵察機)
因為"成子寮水上機基地"相關資料實在太稀少, 一度讓人以為美軍航照沒有涵蓋到, 經多次翻找美軍航拍照片, 原來美軍還是"不經意"地掃過了該區兩次, 雖然解析度不若其他有目標下的針對性航拍照片清晰, 但已足供初步辨識用了, 那"成子寮水上機基地"到底在哪兒呢????
上圖為四個年份的五股-藘洲地區的大範圍空拍疊圖, 本圖左上角的五股成子寮地區這近七十年來的變化相當大, 農田變沼澤, 沼澤又變(二重)疏洪道, 工業區的設立, 住宅區的興築, 大街變小巷, 國道與快速道路的增建; 在作地圖比對的時侯只能用眼花瞭亂形容; 不過很幸運的是, 成子寮基地所在區域的地形變化並不太大, 真的是難得中的難得~~~
資料來源: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中心 - 美國國家檔案館典藏台灣舊航空照片 & Google Map

本圖為前圖的左上角區域放大後的四年代比對圖, 這個區段水域的上游是是由塭仔圳,五股坑溪及大窠坑溪組成, 中下遊河道被統稱為塭仔圳, 由於二重疏洪道的興建, 新增了一段與大漢溪連通的河道(由新莊與三重交界引入), 河道連通後於淡水河出口設立防汛柵門, 塭仔圳原有的這段直線河道即為當年零式水上觀測機所使用的起降水道, 但目前只剩上圖標註的地點還有疑似基地殘跡存在。
資料來源: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中心 - 美國國家檔案館典藏台灣舊航空照片 & Google Map

1944年10月"台灣沖航空戰"前後的塭仔圳附近河道比對圖, 因為解析度的關係, 加上日軍刻意掩蔽, 只能依現況及當年地貌猜測基地的可能配置。
資料來源: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中心 - 美國國家檔案館典藏台灣舊航空照片
以1944年的地圖進行估算, 塭仔圳河道約有五十米的寬度可供"零式水上觀測機"起降, 直線長度也有約750米左右可供運用, 相當於三艘翔鶴級航艦串連起來的長度, 雖然以"零式水上觀測機"這樣翼展11米的小型雙翼機作估算, 於此河道上起降算是綽綽有餘, 但這裏可並沒有航艦上必備的降落制動裝置, 即便微小的偏航或側風都可能會釀成大事故, 所以能駐防這兒的飛行員也應非等閒之輩。
資料來源: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中心 - 美國國家檔案館典藏台灣舊航空照片 & Google Map

雖然塭仔圳的水上機起降水道仍在, 但週遭環境已經大幅改變, 1964年位於洲子尾的獅子頭隘口因排洪緣故被炸穿, 反而使得日後颱風引發的海水倒灌得以長驅直入五股蘆洲地區, 讓五股地區原本豐饒的萬頃良田成了沼澤, 原本還算寬闊的塭仔圳河道, 也因長期海水反覆浸泡淤積而變窄。文資來源: 台 灣光華雜誌 - 深入淡水河──五股濕地的哀愁與歡樂 目前也只剩上圖黃色框的區域還有少許的可能遺跡, 而這個小區塊早些年已被重新整理成"疏洪生態公園" 供生態教學使用, 該區地基長寬約為 100米 X 20米, 離一旁的塭仔圳只有6米的距離, 外觀看來並不特別, 但裏頭的殘硛可就.......
資料來源: Google Map
獅子頭隘口的1944年美軍航照圖與現今Google Map比對

照慣例標示幾個點來進行踏查
這裏是圖上點A的位置, 其實就是跨越塭仔圳的自行車道通行橋, 照片右側中央的深綠色樹欉區塊, 即為可能的"成子寮基地"遺跡,左方水道即為塭仔圳
這裏是點B的位置, 是整個區域的最東北角, 1968年後, 變成沼澤的五股濕地變成絕對禁建區, 因此, 這裏會出現這麼一塊方正格局的濕地公園, 很可能是在原本就有建物的地基上進行的建設。

疏洪生態公園早先是附近學校的生態教學區, 但依附近耆老表示, 這裏因為排水問題及距離關係, 已很少學生來此參觀, 介紹本區植物種類的立牌都被草遮掉快一半了....
這裏是點D的位置, 差不多是位於生態公園的正中央, 在一個生態公園的中央步道旁出現一個類似地下儲水槽或者是地下防空碉堡的水泥建物, 頗令人費解, 詢問附近七十歲左右的耆老也沒能得到合理的解釋......該水泥建物長約6米, 寬約3米多
上圖是該水泥建物的北側開口, 整體看來紮實且頗有年份; 這個類似入口的部份, 其實很小, 用途未知...
上圖是該水泥建物的南側, 看來同樣有個向上的開口, 但已經被草木完全遮住, 而週遭林木的樹徑並不大, 應是這幾年新生出來的.......
"疏洪生態公園"中央的水泥建物南側遺留有唯一的一根類似樑木的長柱形木頭, 上面還有已斑剝的日式風格淺藍色漆, 隱約透露出這裏曾經有的神秘......


1922年設站的舊台東火車站(台東驛) 的倉庫也是使用舊日式風的淺藍色漆
更不用說建於1937年淡水氣象觀測所(1941年改制為"臺灣總督府氣象臺淡水出張所"), 旁邊日式官舍的結構和外牆也都是用日式風格的淺藍色漆, 左手邊的風力塔現在仍存在, 已是新北市的三級古蹟,目前為"中央氣象局淡水氣象測站", 旁邊的日式風格辦公室建物惜已不存, 。
圖片來源:網路
疏洪生態公園不遠處即是二重疏洪道的西側堤防, 高架橋的另一側就是"洲子洋抽水站"
從二重疏洪道西側堤防上朝東看塭仔圳, 仍是一片沼澤濕地的景觀, 只是河道寛度比起1945年時縮小很多很多。
從二重疏洪道西側堤防上朝西看塭仔圳, 圳兩側為了防洪排水, 圍起了堤防, 與69年前的景緻已大不相同, 上游的工業區排入的廢水, 曾一度讓塭仔圳奄奄一息, 一直到近十多年才被管制。

由塭仔圳中央的自行車道通行橋, 望向疏洪生態公園(圖右側中央樹欉區)旁河岸, 誰能想像當年這裏可能停了一整排的日軍零式水上觀測機呢!!!

由"疏洪生態公園"旁的塭仔圳邊望向 面天山,大屯山系及七星山系, 自行車道通行橋是近年才興建的, 多虧這座橋, 不然要尋訪成子寮基地遺跡可能得花費更多的氣力及時間。

由自行車道通行橋中央望向 面天山&向天山, 大屯山系及七星山系幾個大山頭, 順著水道向前(北向)往淡水河方向去, 就會見到當年的"零式水上觀測機"使用的直線起降水道, 景物依稀仍在, 只是人事已然全非.......
"成子寮水上機基地"已是69年前的陳年往事, 至少也要80歲左右, 且住在附近的老人家才會對此地曾有水上飛機起降一事有印象; 台灣的天空在日治時代及國府的建設下, 展現了不同的風貌, 在更多的航空界人士及航空愛好者努力下依舊是熱鬧非凡; 鑑往知來, 唯有站在歷史的肩膀上, 我們才能昻首紮實地的繼續向前邁步。
~完~
4 則留言:
1964年位於洲子尾的獅子頭隘口因排洪緣故被炸穿, 反而使得日後颱風引發的海水倒灌得以長驅直入五股蘆洲地區, 讓五股地區原本豐饒的萬頃良田成了沼澤, 原本還算寬闊的塭仔圳河道, 也因長期海水反覆浸泡淤積而變窄。
1964年=民國53年,這年份之前三重蘆洲這裡沒有堤防下大雨來颱風每次都淹水尤其三重菜寮都第一個淹水,55-60年間五股成子寮是沼澤地,中興路兩邊大太陽日子也都水高約30,50公分,在這還買過鯽魚.
下排中為國軍接收的淡水零觀日機(官校軍史館照片). http://sniper99.pixnet.net/album/photo/302309267
謝謝提供資訊, 零觀機的接收以往只出現在戰後接收的文字清單中, 有了官校照片, 讓人有更貼近歷史之感。
您好, 昨天剛購入甲飛寫真集, 裡面有幾張照片是成子寮基地相關的, 原本我以為是跟高雄震洋艇同一個基地, 經查後才發現是在今日五股, 並Google到您的部落格, 如果有興趣的話, 再麻煩您傳e-mail給我, 我的e-mail是revival.chuang@gmail.com, 謝謝.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