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5/21

2014.05 原日本陸軍三重防砲陣地(現空軍一村)初探

    有關新北市三重"空軍一村"是原日本陸軍防空火砲陣地一事, 網路上已有許多前輩與同好為文詳述過, 幾處的地下防空壕也已有專家及學生作過詳細的踏查, 細節就不用多談, 寫這篇只是因為這類在台北市內幾乎已找不到的遺跡, 每天都出現在我上班必經的路途上, 不去踏查一下實在說不過去.......


先來一張疊圖, 比較當年日軍防砲陣地和週遭的古今狀況


 右下方的橋樑為台北橋, 黃色區塊即為目前的空軍一村, 也就是原日本陸軍防砲陣地所在
 圖資來源: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美國國家檔案館典藏舊台灣航空照片 & Google Earth 



來個多年代的疊圖比較, 1944年的陣地形狀和1945年時的砲位配置約略相同, 1944年時砲陣地的中央似乎有工事在施作, 1945年時只看到一點點深色的區塊, 也許就是防空壕的入口; 時空換到1969年, Corona衛星照這時的解析度仍比不上航照, 僅區域形狀可辯識, 這時該地已是空軍的眷村了; 時空來到google map發達的年代, 原防砲陣地上仍是眷村群的所在, 和週遭一棟棟蓋起來的豪宅相比, 顯得格外低調平靜。
 圖資來源: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美國國家檔案館典藏舊台灣航空照片 & Google Earth & 「臺灣文史資源海外徵集與國際合作計畫 - 台灣Corona衛星影像


     這麼顯眼的目標, 美軍當年絕對不會放過, 1945年初大台北地區連續的被偵照後, 隨即就是1945年5月31日的台北大空襲; 本區域也遭到轟炸, 只是盟軍的落彈有偏差, 僅圓形陣地有部份中彈, 防空砲位附近顯然沒有被炸中, 和大漢溪彼岸的台北市區的傷亡及損失相比。這裏可說幸運多了。


上圖中彈區域即為三重防砲陣地附近, 防砲陣地看來仍完好
圖資來源: 美國空軍歷史研究部(AFHRA)徵集成果 » 美軍轟炸任務月報:408BQ, May 1945



現今的三重環河路堤防邊掛著醒目的大帆布, 述說著這個區域自台灣光復後的使命


看似平凡的街角, 裏頭則別有洞天, 這裏曾是日治時期擔負大台北地區空防的防砲陣地之一(1945年時台北地區的空防只剩防砲了><|||, 台灣沖航空戰已經消耗掉絕大部份在台灣的日本航空戰力), 其角色重要性如同現今負責北台空防的愛國者飛彈陣地。     



這塊牌子代表著許多人的回憶及眾多文史工作者的努力



 同安東街與福德南路的交會口


空軍一村靠福德南路的南方入口, 目前仍有居民, 由入口看進去, 裏面的台基是高於外頭的路面, 這台基就是當年的防砲陣地的基座

  福德南路與文化南路的交叉路口, 空軍一村和防砲陣地就在這公園綠蔭的後方區域中   
       
正義南64巷東側入口, 這條路是防砲陣地的北緣, 右側是光興國小的圍牆


  正義南64巷旁這個公園很有意思, 長條形的公園裏, 每個座椅前方都有一塊圓形的水泥地面, 似乎在暗示著這個區域最初的使命, 其實真正的防砲基座是右方樹叢裏面較高的台基上。


這裏是防砲陣地東側的圓形陣地舊址, 現在是同安公園, 同心圓的形狀似乎也暗示著它的過去, 只不過當年圓形陣地的範圍其實更大, 陣地圓心點就在"同安公園"碑附近


同心圓形式的同安公園, 不知此地歷史的人大概會很疑惑為啥公園要蓋成圓形


在三重環河路通車之前, 這裏是大漢溪河堤旁甚少被注意的角落, 印象中的堤防邊總是附近居民的免費停車場和置物場, 凌亂與骯髒是小時侯最鮮明的感受, 不過自從環河路開通與新北大橋通車後, 附近的地景已大幅改變, 一切變得井然而有序; 看到這塊緊鄰台北市的土地歷史被重新重視, 而台北市內的軍事歷史遺跡卻幾乎已消失殆盡, 心中其實是五味雜陳的。

圍牆外看著空軍一村和日軍防砲陣地, 心中彷彿看到了赤坎樓和普羅民遮城的近代版, 空軍眷村蓋在舊日軍遺跡上就如同, 赤坎樓蓋在普羅民遮城的基座上一樣, 兩者同樣有歷史, 各自表述著曾屬於那個年代的歷史足跡。


~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