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4/24

2014.04 鹿港(東)(Rokko SE)(彰化)飛行基地踏查

    雖說日治時期日本的對台建設均是以日本本國利益考量出發, 但日本戰後所留下的設施卻很大程度地成為國民政府遷台後治理的基礎, 光看日治時期於1919年完工的台灣總督府, 現在仍是中華民國的總統府, 就知道日本人留下的資產多好用。

    二戰後期, 台灣本島也進入全面戰鬥狀態, 為了讓向南太平洋發進的戰鬥機起降及幫助神風特攻隊有效出擊, 除了初期在各東西部平原上建置的飛行場外, 1944年後日軍開始於各丘陵區及緃谷區建置各類飛行場, 這次尋訪的飛行場倒不是這些"隱匿飛行場", 而是位於鹿港與彰化之間平原上的日本陸軍飛行基地, 美軍稱為鹿港(東)飛行場(Rokko SE), 國府接收時的則稱為彰化飛行場, 其建置目的是取代1926年就已經運作的舊鹿港飛行場(位於鹿港鎮西側)

Google Earth上 鹿港(東)飛行場與鹿港鎮及彰化市的相對位置示意



2014/4/23

2014.03.29 湖口(南)(Kokko South)飛行場踏查

    湖口有個陸軍裝甲兵學校應該是大家都知道的, 前陣子的發生洪仲丘案的542旅駐防地也是在湖口, 星光部隊隊部在湖口基地裏也已是公開的秘密; 參觀過湖口基地的人對中興台前方佔地廣大的訓練場, 想必也印象深刻, 畢竟要找一個空曠平坦的場地讓一堆子甲車同時進行操演給長官及民眾看, 在陸軍的基地裏還真的找不到幾個。

    湖口基地這麼優的特質可不是天生而來, 其實中興台訓練場的前身就是日本陸軍所屬的秘匿飛行場--湖口(南)飛行場, 為什加個(南)字呢? 因為湖口地區早先就已存在另外一個飛行場(請容日後再述), 而這個在1944年底才完成的飛行場, 其實規模並不算大, V型機堡只有11個,  跑道長度也只有1000公尺左右, 美軍界定屬於緊急著路場(ELG), 至於其在二戰中到底發揮了多少戰力, 目前仍待研究查明。

   以湖口基地的丘陸地勢而言, 要處理出一塊能供飛機起降的平直跑道, 其實並不容易, 挖平填高是必須的程序, 在湖口丘陸上開闢1000公尺等級的跑道已是不易, 但也只能作為戰鬥機級使用的緊急著路跑道, 也許這就是湖口飛行場會被空軍名列在撤廢名單中的原因。

    由於原湖口飛行場是屬於公有土地, 1948年空軍呈請保留後, 1964年9月由陸軍接收, 將原本位於清泉崗基地的陸軍裝甲兵學校移至湖口基地, 原本飛行場東南區方未使用的坡地, 1969年的CORONA衛星照片顯示已被陸軍作為甲車操練使用場地, 詳細土地取得方式還待查明。





 Google Earth上, 現今湖口基地的相對位置, 中興台訓練場的輪墎清析可見


2014/4/21

2014.3.16 新社(Tose)飛行場踏查

    台灣在馬關條約割讓給日本後, 進入了所謂日治時期, 二戰時期的台灣因位於日本大東亞共榮圈發展思維的中央點, 因此日本將台灣視為南進及退守的絕佳位置, 這也是為什麼日本人在台灣進行了許多日本內地看來並不需要的重大建設(老實說就是花了錢不見得會有賺頭的建設), 可惜日本軍部大頭們錯估形勢, 誤以為國力已可席捲東南亞及太平洋, 在蒙受鉅大損失一退再退後, 只能想到以固守(加強守備建設)及精神戰法(神風特攻), 看有沒有機會扳回戰局(想當然爾是不可能的!!)。

    台灣在上述條件下自然被付予抵抗盟軍的重責大任, 被日本視為"不沈的空母", 也因此展開了不計其數的機場(飛行場)建設規畫及航隊空隊組建配置, 據杜正宇及謝濟全所著"盟軍記載的二戰台灣機場"中所述, 包含:運作中機場(各形式),廢棄機場及假機場, 美軍有記錄者達74座之多, 此數量不論是當時或現今, 都可謂世界之冠, 台灣在日人心中之重要性可見一斑。

     這次拜訪的新社基地, 過去稱為新社飛行場, 查閱數千張中央研究院GIS系統上的美軍航照圖(尚有許多航照未取得)並沒有找到有關新社飛行場的照片(PS:雖然大台中地區美軍拍了一大堆照片, 但就是沒向東方山區作航拍, 也許尚未公開的航照裏可能有,  感謝杜正宇先生提醒更正, 美軍於1945.1.16 已攝得新社飛行場圖資, 但中央研院尚未取得該批航照資料), 下圖為引用自"盟軍記載的二戰台灣機場"中 Study of Formosa(Taiwan),Naval and Air Facilities,June 1944. 的圖資, 圖中大甲溪向南轉折處下方美軍標示TOSE(東勢)飛行場即為新社飛行場。

          

Study of Formosa(Taiwan),Naval and Air Facilities,June 1944.
圖資來源 盟軍記載的二戰台灣機場", 杜正宇及謝濟全著